小学生网

成语故事大全

  • 勤能补拙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勤能补拙成语故事/典故】唐朝时期,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,而苏州是唐东南地区最大的州,地方事务繁杂。白居易上任后为了处理繁重的郡务,谢绝了所有的宴请,一心处理政务,很快就熟悉当地的情况,整顿吏治。要知道,白居易在分司东都时曾是多么地沉溺于饮酒与音乐,但是在苏州刺史任上这一切的消遣都让位于正事了。因为他...

  • 狼狈为奸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狼狈为奸成语故事】相传,狼和狈是长得十分相似的两种野兽。他们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腿长,两条后腿短,而狈正好相反,两条前腿短,两条后腿长。有一次,一只狼和一只狈都饿了,就下山来找吃的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来寻找食物,边走边嗅,没想到不约而同地来到一家农民的羊圈外面。他们知道里面有好多羊,都盘算着进...

  • 劳而无功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劳而无功成语故事/典故】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,他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,恢复过去周朝时期的礼制,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,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,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。为此,他曾经周游各国,将各国的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,并请他们采纳。只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...

  • 矮子看戏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矮子看戏的故事成语/典故】古时候有个小镇,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。一天他在街上闲逛,忽然有一阵锣鼓声传来。“好热闹,去瞧瞧。”由于太矮了,矮人没办法钻进人群中,“哎呀!里面是干什么的?我看不见呀。”“里面是干什么的,里面干什么呢?”矮人问。“啊,里边是在演戏呢!”路人回答说。儿童故事“是演戏呢...

  • 杯水车薪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杯水车薪的故事】从前有个樵夫,在山上砍了很多柴。下午,他装了一大车柴草准备回家,他抽着烟斗悠闲地走着,烟斗冒出的火星溅到车上,柴草被点燃了。“着火啦,着火啦!”有人在喊。他吃了一惊,“啊!!怎么办呢?怎么办呢!”樵夫忙跳下了车,不知所措,火越烧越大,“怎么办啊?这……”儿童故事大全樵夫匆忙地拿起喝...

  • 朝三暮四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朝三暮四成语故事/典故】春秋时代,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,人们都叫他狙公,狙公养的猴子很有灵性,他们互相都能听懂对方的话,就像爷爷和孙子似的,很有些乐趣。但是有一件事情常使他头疼,因为他家里并不富裕,养了那么多只猴子,家里的粮食常常不够吃。可是狙公宁可自己和家里人减少些口粮,尽量让心爱的猴子吃饱。但...

  • 疑邻盗斧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山里住着两个樵夫,是左右邻居。王樵夫喜欢热闹,经常跟邻居家的儿子在家里玩。有一天他要进山去砍柴,在路上却发现斧子忘记带了,回到了家里,屋里屋外找遍了,也没有见到斧子的影子。“是不是邻居家的儿子把斧子偷去了呢?因为他经常来我家里玩啊!”于是,他暗中注意邻居家的孩子,“这孩子太可疑了,不论一言一语,一举...

  • 盲人摸象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盲人摸象成语故事】很久很久以前,在一个叫印度的国家,有一位国王,他心地善良,很乐意帮助别人。有一次几个盲人互相搀扶着来到王宫,求见国王,国王问他们:“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你们吗?”盲人们说:“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,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,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,可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出来它有多大...

  • 梁上君子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【梁上君子释义】成语原意就是指躲在房梁上的君子,代称窃贼【梁上君子寓意】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人【梁上君子成语故事/典故】陈寔[shí](同实)是东汉时太丘县长,为官清廉,品行端正,他不但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,而且对子孙管教也很严。有一年,天下大旱,许多地方的庄稼都干死了,老百姓缺吃少穿,生活十分困难,社...

  • 门庭若市成语故事的故事
    07-27

    “像市场一样拥挤的庭院”用来表示大门处或像市场一样拥挤的庭院。这说明有很多人。战国时期,齐国宰相邹骥身形高大,容貌秀美。为了说服齐威王提供广泛的发表意见的机会,鼓励官员们坦率地批评错误,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天早上,他穿上宫廷礼服,戴上宫廷礼帽,对着镜子看了一会儿,然后问妻子:“和北方城市的徐先生比...

  • 1 / 10页
    下页

    故事专题

    推荐栏目